义龙新区的义龙新区

着力打造煤电冶一体化、煤电化一体化、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新型建材等8大产业集群。

黔西南州义龙新区 地处兴义市、兴仁县、安龙县三县市结合部,位于“兴兴安贞”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辖顶效经济开发区、安龙经济发开发区二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及顶效、郑屯、万屯、鲁屯、龙广、新桥、木咱、德卧、雨樟九镇,92个行政村12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39万人。规划控制区总面积1324.7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50万人。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推动新跨越,突出“产城一体化、以城为主、产城互动”的建设理念,形象定位为“生态智慧城市”,功能定位为“区域合作***赢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魅力区、产城互联互动新城区”。

生态文化旅游功能区;重工产业聚集区;资源深加工及装备制造聚集区;农特产品加工及新兴产业聚集区;仓储、物流示范区;金融、商务及城乡一体化新城区。

围绕功能规划,着力打造8大产业集群:煤电冶一体化、煤电化一体化、装备制造、特色轻工、建材、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新型建材。

力争到2015年,义龙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备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收入30亿元以上,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收入100亿元以上,新区人口50万以上,实现兴义市与安龙县同城化发展,形成200万人口的现代化生态工业新城。

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义龙新区将建设成对接东南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支点、内陆山区对外新门户、“兴兴安贞”半小时经济圈的经济增长极、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宜居宜业新城市。

鲁屯

距兴义市区35公里处,有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喀斯特土地。在群山环抱中这片丘陵盆地显得格外别致。这里山清水秀,古迹繁多,地灵人杰,人才背出。1997年贵州省考古队就在此发现了殷代出土的玦片(玉石的一种),认定是春秋时期的陪葬品。说明早在三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以前属夜郎国。明洪武二十二年(1439年)各族人民起义,普安扬屯(今楼下镇)之千户所遂移至此,洪武二十三年(1440年)置安南守御所于此,筑城于扬拉山(今东北境的七孔塘)。并命名为“鲁屯”,“鲁屯”这一名就一直沿用至今。到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四月,守御所才迁徙普安。

鲁屯数百年浩瀚的历史沉淀了深远厚重的军屯文化,造就了一大批历史人物,使之一度成为周边和邻近少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明清时期的鲁屯,人烟辐辏、车水马龙、经济繁荣、商贸发达。曾一度是兴义和安龙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盘江水系来到兴义,在其日记里叙及黄草坝时说:“只有几个卖黄蜡和卖汤锅肉的商贩,而鲁屯已经设有驿站、商贾云集、街市繁华的小城了。”到目前为止,鲁屯仍然是一周赶集两次。据史料记载,鲁屯比兴义市还早开发233年,比捧乍、下午屯早开发近400年,1382年普安卫千户所建所于鲁屯,至今已有610年历史。

鲁屯是明清时期军事政治的中心,军屯制把江南较为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思想观念带到了鲁屯。清中叶时期已发展成了一个人口稠密,文化、经济较为发达的集镇。那时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两广、两湖、四川和云南等都有商人云集这里。还在鲁屯集资修建了:“江西会馆”、“四川庙”、“湖广庙”、“城隍庙”、“关帝庙”、“文阁”和“观音阁”等。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明末有吏部天官,清代有武略将军、台湾道道台、汀洲府知府,以及辛亥革命的众多将领等。嘉庆道光年间在北京殿试考取的进士十余人,翰林之多为兴义之冠。如李明心,李国忠,李毓华等贤士在《兴义府志》中都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