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的合肥》500字作文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
达海,
具有承东启西、
接连中原、
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是全省政治、
经济、
文化、
信息、
金融和商贸中心,
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
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合肥印象
中文名称:合肥
别名:庐州,庐阳,合淝
行政区类别:省会
所属地区:安徽省
下辖地区:巢湖市,肥西,肥东,长丰,庐江
地理位置:安徽省中部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逍遥津,包公祠,三河古镇,明教寺等
合肥的历史:
、
(
1
)历史
考古学家发现合肥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他们除了采集狩猎外,
还从事农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秦置合肥县,属九江郡。曾为扬州治。
自古以来,
合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
曹魏、
东吴两国就在合肥大战几
十年。三国时合肥较多时间为曹魏控制。
西晋属淮南郡。东晋改汝阴县,曾为淝水之战的主战场。隋初复改合肥县,
为庐州治所。宋为庐州,南宋时期,合肥是抗金前沿。元为庐州路,明为庐州府
治。清为江南省庐州府治。
安徽省建于
1667
年,合肥在
1853
年至
1862
年间为安徽省临时省会。
1912
年废合肥县,分置肥东县、肥西县。
1938
年春,安庆沦陷临时省会迁至立煌县
(今金寨)
民国
34
年
(
1945
年)
9
月,
抗战胜利后,
省会由金寨迁驻合肥。
1952
年正式定省会为合肥。
1988
年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
4
区和长丰、肥东、
肥西
3
县。
(
2
)地名由来
“
合肥
”
名称之由来,
说法有二。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
云:夏水暴涨,
施
(今
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
,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
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
淝水出鸡鸣山,
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
其一东南
流(南淝河)
,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
,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
《尔雅》上指出
“
归异出同曰肥
”
“
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
合肥。
”
古今历史名人
五代吴国的缔造者杨行密,
北宋清官司包拯,
晚清诗人龚心容、
周光龙、
江
云龙,
近代史上洋务派首领李鸿章,
首任台湾抚刘铭传,
辛亥革命时期上将倪映
典、
天吴士谷、
范鸿仙;
北洋军阀时期的内阁领卫立煌,
国民党高级官员吴忠信。
革命英烈柯武东、刘敏、徐百川、童宜仙,当代世界着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
新兴的文坛作家裴章传等
旅游景点:
环城公园,包公园、丰乐生态园、紫蓬山巢湖、大蜀山
逍遥津、包公园、
安徽省博物馆、
欧洲风情街、
三河古镇、
李鸿章故居、
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李鸿章享堂、渡江战役纪念馆,天鹅湖、翡翠湖、安徽省科技馆、徽园、瑶海公
园、
杏花公园、
花冲公园、
逍遥津公园、
文化遗迹纪念碑、
明珠广场、
人民广场、
和平广场、合肥野生动物园、环城公园、蜀山烈士陵园、合肥植物园等。
合肥主要土特产品有:
四大名点(麻饼、烘糕、寸金、白切)
、撮镇狮子头、石塘驴巴、梁园小憋、
长丰草莓、肥西米酒、三河米饺、羽毛扇、巢湖银鱼、大闸蟹、虎皮金桔蛋、竹
黄雕刻等。此外,作为省会,安徽各地的土特产、有名工艺品尽皆云集于此,如
泾县的宣纸、宣笔,歙县的徽墨、歙砚,芜湖铁画、凤画、界首陶瓷、符离集烧
鸡、淮北口子酒、亳州古井贡酒、长丰草莓、砀山酥梨、雾峰牌黄山毛峰茶、祁
门红茶、雾峰牌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茶等。
我眼中的合肥:
以前对我来说合肥并不是一个很熟悉的名字,
那时对我来说那都一样,
没有
什么城市的概念,
由于各种情况,
去各地参观旅游的机会也很少,
对中国的城市
没有什么了解,
更谈不到对一个城市的印象。
伴随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来到
了安徽合肥,合肥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到之前没人跟我提及到他,
人们大多都在讨论北京上海,
深圳等中国较为发达的地区。
谈论这些地区经济如
何的发达,
城市交通多么的繁忙,
房价多么的高,
就业机会是多么的好。
所以一
开始我对这个城市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经过几年的熟悉和磨合,
我对这个陌生
又熟悉的城市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
、城市的规划不合理
虽然我没有走遍合肥的全境,
但根据我自己的感受,
合肥的城市规划和我们
学校北区教学楼整体规划一样的糟糕。
没有整体的规划,
只是局部的修整,
看似
空间很丰富,错落有致,其实毫无章法。再比如说,安建工老区的周围环境,大
学竟然紧挨着高架桥,
噪音不说,
还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区,
真不知道当时的市政
府是怎么规划的。
2
、空气质量差、绿化面积严重不足:
我不知道合肥怎么能评得上
“绿色城市”
这个光荣称号的,
在我的眼里合肥
的绿化远远比不上河南的省会郑州,
更不必说和江苏南京相比。
道路两边基本上
看不到绿色植物,
即使有也是少得可怜。
非要给合肥个称号的话我个人感觉
“雾
都”或“工地”这样的词比较适合。在合肥很少能见到云开日出的景观,由于城
市的快速发展,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沙土飞扬,遮天蔽日,能见度不高,城市整
体的环境差。
3
、城市特色不明显
尽管安徽素有徽州之称,
以青砖白墙为本地的特色,
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却
很难感受到徽派的精华,
无论是在商业住宅建还是在公***建筑上都没有得到很好
的体现。
再加上合肥处于发展阶段,
经济和其他方面都不能和发达城市相比,
所
以我总感觉合肥夹在一流和三流城市之间,
和其他城市比起来显得不伦不类,
再
加上没有很好的发挥自己的特色,
总体来说很失败。
有时候感觉其实合肥应该和
苏州很像,
都有相似的文化特色。
为什么苏州能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并且设
施建筑各方面都能和自己城市的文化相融合,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绿色城市。
在这点上应该好好跟苏州学学。
尽管合肥有许多不足但在国家中部崛起的复兴战略中,
合肥仍然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和地位。
合肥的优势
1
、科教优势:
合肥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方面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教优势。早在上世纪
80
年
代,
合肥就被确定为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
现在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科技
创新型试点城市。有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
59
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
科研院所
200
多个,两院院士
31
人,人才资源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居前列。除北
京外,
合肥是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
目前,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集
聚效应初显,
已形成以光机电一体化、
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新材料等
为代表的主导产业,涌现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竞争力较强的企业
2
、区位优势:
合肥的优势是多方面的,
其中区位和交通优势正在不断升值。
合肥位于国内
外产业和资本加快向内地尤其是长三角转移的第一站,在全国内地省会城市中,
是靠海最近的城市。
合肥贯通南北,
连接东西,
紧邻长三角经济圈,
是沿海的腹
地、内地的前沿。
以合肥为圆心、半径
500
公里画圆,其范围基本涵盖中国东、中部
7
省
1
市,也是最具购买力的
4
亿多人口。合宁、合武快速铁路建成后,合肥到南京
这是关于合肥的资料,亲你可以根据资料写,就会很简单了,望采纳~~~~~~~~~~~
45
分钟,到上海、武汉只需
2
个多小时。水运经巢湖通江达海,正在启动的江
淮运河建设项目,
将使合肥成为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重量级水运中心。
目前正在规
划建设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标准将达到国际
4E
级。
3
、旅游优势:
合肥市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
卫生城市,
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
整治优秀城市,
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和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中国优秀旅游
城市的优势明显。
合肥的历史文化遗迹众多,
拥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
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3
处,紧邻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等著名旅游景点。
旅游资源丰富,
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独特。
三河古镇,
巢湖,
农家乐等
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中有较高的知名度。
农家乐等新兴的旅游项目发展迅速,
休
闲。自助游发展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