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发展银行的事件启示

首先,在海发行关闭事件中,我们看到其原因包括经营管理混乱、承担接管问题信用社等。而在其背后,则是房地产泡沫崩溃可能导致金融失败的残酷事实。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市场崩盘,导致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海发行则不幸成为这轮房地产泡沫危机的“牺牲品”。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关联更加复杂的情况下,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警示。

其次,在海发行遗留问题的背后,可以看到中国金融机构的退出制度尚未建立起来,这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步伐。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往往都是行政性关闭,或者是关闭后走向行政性主导的破产,因此往往被人戏称为“计划性破产”。市场化破产机制的缺位,使金融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市场化都难以完全建立起来。

再者,海发行关闭的直接原因,就是储户因为恐慌引起的“挤兑”所造成的。挤兑的发生往往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储户在缺乏银行的信息,二是由于存款缺乏安全保障,导致储户信心丧失。其中的教训,一是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运作规范性和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充分了解内部的风险收益特征,二是要求尽快建立起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成为挽救储户信心的“最终安全网”。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银行,因而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对海南的金融形象造成了破坏。海发行是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第一家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关闭的银行。此后,海南金融持续弱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贷款审查等业务活动更加审慎。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清偿居民储蓄及合法利息等债务,提供了40亿元人民币的再贷款。海南发展银行关闭的时候虽然符合破产的条件,但是由于中华人民***和国的有关规定,并没有称其为破产,并在之后的清算工作也与一般破产清算有所不同。 2000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向海南省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提出重建海发行。2003年底,海发行的重组方案提交给中国人民银行。该方案允许外资参股,原海发行的债权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股东将采取债转股的形式,将债务转为股权。

由于无法处理好对公存款等历史遗留问题,海发行一直处于“死而不灭”的状态,既不清盘也不破产。 2004年2月,卫留成在海南省“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海南发展银行,如果通过重组,或者通过外资进入,把这块被摘掉的牌子重新在海南挂起来,将对重塑海南金融形象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

2004年3月,阮崇武提出,让海发行“重生”,将对本地的中小企业、农户贷款和资金运作都大有好处。而且,金融体制内开始有一些很好的改革措施和政策,盘活海发行已经有了可能性。

2005年10月,卫留成在上海接受了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记者的专访时再次提出重组海发行。他说,金融业的低靡与不健全已成为海南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拥有一个自己的银行对海南来说尤为迫切。随着大项目的进入,海南的金融信用已今非昔比。拥有自己的银行,对海南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到目前为止,海发行仍未能重新组建。协管组、托管组、清算组仍在运转着。据知情人士透露,如此重大的事,在海南省的层面上是解决不了的,需要中央高层拍板。

或将组建海南旅游发展银行

2010年海南“两会”时, 海南政协委员刘成才在提案中建议,海南应组建“海南旅游发展银行”,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专业银行。

刘成才认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关专家预计,在2020年前,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基础设施需投入资金上万亿元。这不仅需要中央财政的支持,还需省政府的积极铺垫,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如果没有良好的融资平台,海南很难健康快速地建设好国际旅游岛。特别是缺乏合理的银行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更是因为融资难而发展步履维艰。

此外,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因此,他认为海南全面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建设、组建旅游专业银行已势在必行,可由省政府向国务院申报,组建“海南旅游发展银行”,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专业银行,国内外合资股份制,与国际银行业接轨。

海发行重组受阻,目标转向设立海南本地法人银行

从1998年6月21日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开始,十余年来,海南从未停止过海发行重组的努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可能性也慢慢化为泡影,目前该行清算工作由海南银监局巡视员贾晓峰负责,副巡视员协助清算工作。

海南原计划以重组海发行设立全国性股份行为首要任务,但受阻后将目标转向设立海南本地法人银行,即省级城商行——海南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