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大汶口文化外其他文化中也发现有刻画符号

除大汶口文化外其他文化中也发现有刻画符号,都发现了有简单刻画符号的陶器,这种刻画符号是中国古文字的萌芽。

刻画符号介绍:

刻画符号是指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的大量类似文字的符号,表明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我们所能见到的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文”。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省吾先生考证:“五作×,七作+,十作|,二十作||,示作T,矛作↑等。

古文字:

古文字指的是古代的文字。在中国则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汉字,如甲骨文和金文还有蝌蚪文。古文字在历史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是华夏文化的结晶。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在山东集中发现(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是中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

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称“骨刻文”,并认定刻画工具为玛瑙等锐角宝石,形成约在4600~3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

自2010年底开始,著名学者、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研究员将骨刻文成功系统破译,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与甲骨文及现代汉字的传承关系,论证是汉字的源头。

此甲骨文为商代(公元前约十二——十一世纪)遗物,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它是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的。字形大小不一,分行布白自然,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放逸得当,严整娟秀。刀法亦有方圆肥瘦之别,各字随物异形,纯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