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旅行记忆 | 槟榔西施

到了台湾,游客们通常最早打交道的人是司机。机场的接驳车司机、出租车司机、 旅游 大巴车司机……有一点要注意:在台湾,司机不叫“师傅”,和尚和法师才是师傅。

所以称呼“司机大哥”就可以了。

而说起台湾的司机,就要提一提和他们有着某种微妙联系的另一个群体——

我在台湾旅行时认识的一种“新鲜事物”: 槟榔西施

这不是一种网络称呼,而是一种“正经”的职业,只有宝岛台湾才有。

卖槟榔的小姐姐穿得特别凉快,在路边给来来往往的行人,尤其是司机大哥卖槟榔。

我当时看到的那个小姐姐还挺漂亮的,穿着黄色的“清凉装”,皮肤白皙,头发长长的,随手抓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腰细腿长,还挺好看的。

当时我们的司机说,这个女孩子就属于槟榔西施里边比较漂亮的了。

据说,槟榔西施这种职业最早出现在桃源县的马路边上,最早她们的目标客户也只有司机。

2000年左右,我记得那个年代的台湾综艺节目非常火爆,里面经常出现一些让我们大陆人大开眼界、大惊失色、大跌眼镜的东西,更涌现出了吴宗宪、阿雅、大小S、杨丞琳、罗志祥、欧弟等一大堆知名的艺人。

槟榔西施的出现,大概就是在那个时期前后吧。

印象中,台湾从“亚洲四小龙”渐渐地跌落神坛,好像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到如今20多年过去了,台湾依然可以称为“发达地区”,但是衰退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了。

很多台湾的年轻人开始到大陆、东南亚等地去谋生,因为台湾当地给年轻人的机遇越来越少。

我去台湾旅行的时候是环岛游,每一个大的县、市都去过了。给我的感觉,台湾的整体气质就像一个垂暮的老人,到处都是90年代的建筑,新建筑很少。此外就是一些残存的日本人留下来的痕迹。

用一个不太漂亮的词来形容就是:老气横秋的一个地方。当然,我在这里没有贬损的意思,台湾的小伙伴千万别误会。台湾依然有味道,但是很沉重,没太有朝气。再加上台湾的一部分年轻人比较眼高手低——当然了,眼高手低的问题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不仅仅是台湾——我们说的“槟榔西施”的出现,就是在这样的时势中造就的一种短期的存在。

不过很快,这种职业在台湾就衍化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槟榔西施也越穿越少。后来又因为挣钱多,所以很多台湾的小女孩儿,包括大中学生开始效仿,给青少年群体带来了不太好的影响,所以台湾的相关部门就开始整治,规范这个行业。

如今,这个行业是挺规范的了,甚至都快“规”没了。它本身就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就像“热搜”具有时效性一样。一种新生事物一旦过了某个相应的年代,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不见……

我们说回槟榔。

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通常生长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也是台湾最著名的小食物之一。

台湾人吃槟榔, 历史 非常久远。

槟榔是一种很神妙的东西,可以醒酒,可以缓解饥饿,可以提神。有句话说的是:醉着可让人清醒,醒着可使人醉。说这话的不是别人,乃“药圣”李时珍是也。

根据药监部门的信息显示,我们国家有200多个药品中含有槟榔的成分。

但是这个东西吃多了不好。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研究出了一份致癌物清单,其中1类致癌物清单***有120种,里面就包括槟榔。所以尝尝是可以的,不要多吃。

另外,我记得上次台湾旅行去逛鹿港小镇的时候,在停车场看到一个“槟榔总部”,是一家卖槟榔的老店,不太起眼的一个小窗口,槟榔的销量可观。并且它座落的这个位置也有着极其深厚的 历史 。

关于鹿港小镇,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说,今天不做展开。

这里有两个知识点:

一,槟榔这两个字,“槟”不读“bin”宾客的宾,而是读“bing”范冰冰的冰。

二,我们刚才说了,(资料显示)槟榔西施最早出现在台湾的桃源县。可能就有人说了:奥,是小县城里头卖槟榔的姑娘啊。

错!

台湾的县比市要大,所以台湾的县可不是小县城。台湾的县相当于大陆的地级市(比如浙江金华、新疆喀什等)。在台湾,“市”才相当于大陆的县(县级市)。

绕晕了没?还有更晕的。  

台湾其实有很多的风土人情和大陆都不太一样,让我印象最深的,说一条:

在台湾,墓地叫夜总会,夜总会叫酒店,酒店叫饭店。

绕晕了没?解释一下:

也就是说,在台湾,如果打车去住宿,跟司机说:师傅……不是,大哥,我要去酒店。那么司机的理解通常是:你要去夜总会。因为台湾的“酒店”两个字代表的不是住的地方,而是夜总会这类消遣的地方。

这时可以这么跟司机说:司机大哥,我要回XX饭店。他就明白了。

那么到了台湾,假如你夜里真的要去夜总会玩儿,不要跟司机说:我去夜总会,以免把司机吓着,因为我们刚才说了,台湾的墓地统称夜总会。

该怎么说呢?

司机大哥,我们去XX酒店。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 旅游 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