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福建省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连氏祖祠-----江都寨.有图吗?
/mnh/2009/07/01_2746.htm
以上网址有图有文
根在八闽之“江都马崎根连根”(一)
-----------------------------------------------------------
位于闽南金三角中部的长泰县,创立于公元955年,至今有上千年历史。长泰县南距漳州城区17公里,在长泰县城东北有一座云雾缭绕的美丽大山吴田山,山脚下有一座由花岗岩垒砌的江都寨。这是连氏族人聚居的长泰县最大的村落,人口有五六千人。连氏又是长泰县已知最早迁居台湾的族姓。
江都寨目前位于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据村里连氏族人连木柄老人介绍,连氏的祖宗来自山西上党(今长治市),于唐代迁入福建,至元代连小六从尤溪迁龙岩和睦里白泉社。再传到第三代连法进,生有二子。据江都《连氏族谱》记载,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连法进长子连大袭,扶母亲进入长泰崎岸,继而为了往江都当私塾老师,又迁至江都落脚开基立业。
连大袭生有两子,长房连时冲,次房连时崇。连时冲很快就离开江都,飘洋过海到台湾开基立业,离开家乡江都时留下了一则美丽的爱情故事:
当时,连时冲承继父业也在江都邻近教书,爱上了当地的一位姓王的姑娘,并且未经父母同意就将家族的一片竹林划给王家作为聘礼。连大袭十分恼火,不同意这门婚事。连时冲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为了爱情,时冲决心离家出走,深爱连时冲的王姑娘则表示愿意死心塌地地随心上人浪迹天涯。于是连时冲便携带王姑娘不顾风涛之险东渡台湾,落籍台南小脚腿,从此在台湾开基立业,成为当地的大族。
在台湾的连氏子孙并没有忘记家乡,经常回乡祭祖认亲;而留在江都的二房连时崇家也是人丁兴旺,发展成洋洋大族。随着台湾族亲回乡祭祖,连时崇的后裔,也有不少人随着台湾族亲迁往台湾发展。
时光流逝,人生殊途,居住在台湾的连氏后裔,没有忘记根之所在,不辞劳苦,跨越海峡辛苦追寻先辈的萍踪履迹,传承着中华民族爱国爱乡的传统,留下了一节节动人的史话。至20世纪前半叶,台北、嘉义等地的连氏宗亲与江都村曾有过密切往来,江都村连炳章、连世清还被请到台北整理连氏族谱,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又渐渐失去了联系。80年代起,居位在台南的连氏台胞开始了“寻祖接力”,三次回到江都村探亲谒祖,兴办公益事业,在当地被传为美谈。1988年11月,台南柳营连胜明先生带着从当地连氏先祖墓碑、神牌上摘抄的六个人名字,辗转到晋江、南安等地寻根问祖一无所获,正准备打道回府时,从一名大陆学者口中得知江都村有不少人迁居台湾,就抱着一丝希望来到江都。村民们热情接待了这位远方来客,拿出《江都连氏族谱》认真查找。经过近1个小时的对照排查,在“世系图”找到了一个叫“鹏”的祖辈,连胜明急忙接过族谱一看,在“鹏”的名字后面还注明传“五子”,即:忍、示、英、雄、汉,与他带来的资料一模一样,他不由得激动地大喊:“找到了,我的根就在这里……”激奋之余,他再往下看,却发现是几张白纸,不由得愣住了,迷惑不解。保管员告诉他:“这是原装的族谱,先辈留下空白是给出外的后人续写的。200多年了,先辈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真是祖先有灵啊……”连胜明边听边翻动着族谱,两行眼泪扑籁而下,望穿秋水的他反复地说着:“幸运,真是幸运……”
在连氏宗亲的陪同下,连胜明到连氏祖祠瞻依堂祭拜了先祖,并前往察看了祖地——崎岸。而后,他满怀喜悦地离开了江都村,临行前,他深情地对连氏宗亲们说:“我要把大家的情意带回台湾,转告族人,我们是一家人了,我一定要再来,台南的宗亲也一定会来的。”
连胜明此行为两岸连氏同胞搭起了一座联谊之桥。
谈起台湾宗亲回江都祭祖,连木柄老人至今还很激动,他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97年。
连木柄老人介绍,目前在台湾台南、双溪等地的连氏居住地,也建有同名的“瞻依堂”祖祠,也依旧以江都村的郊乾、圳古头、石仓、溪洲、东溪、仓后、田中间等地名来命名其在台湾的居住地,以志子孙后代不忘故土。同时,江都村的风俗习惯也漂洋过海,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及冬至的春冬两季祭祖、四月十六日的始祖祭辰等风俗,台湾连氏族人的典礼也都与江都村如出一辙。连木柄老人表示,这说明了两岸连氏同根同源,台湾连氏不忘家乡的亲情。(海峡之声记者庄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