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旅游论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最初级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旅游者在探索未知世界和追求充分的人生体验的动机驱使下,旅游形式从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到丰富个人认知的教育旅游,从探险旅游发展到惊险旅游;旅游目的从“到此一游”、“看见了”变成 “获得某种感受”、“有过什么体验”。因此旅游项目设计目标由“发掘优势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变为“追求旅游项目能给旅游者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这种转变使旅游过程的体验属性成为旅游项目开发设计的核心问题。 一、体验旅游研究综述 《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曾在1970年发表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预测了体验经济的到来。托夫勒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的经济形态,商家将靠提供体验服务获胜。PineⅡ和Gilmore(1998)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并提出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他们把体验分为4大类:消遣、教育、逃避和审美;而让人感觉最丰富的体验必须同时涵盖四个方面,即处于四个方面的交叉的“甜蜜地带 (SweetSpot)的体验”[1]。 体验经济的理论也渗透到旅游业,衍生出对“体验式旅游”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在体验旅游的内涵、旅游项目的体验式设计、旅游的体验式营销与管理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 关于什么是体验旅游,普遍认为“体验旅游”是以旅游企业为舞台和道具,以游客参与互动为主要特征,以使游客获得各种感官刺激和精神震撼为目标,是人性化与个性化的旅游消费活动[2]。Prentice和Witt综合多方面的研究指出:旅游体验的等级分为摆脱紧张、享受自然、学习、价值***享和创造;并且认为因旅游者有多种类型,他们寻求体验的类型也不同;但体验的标准是使旅游者最终达到“畅”的感受。对于体验旅游的重要性,邹统钎(2003)认为:目前忽视游客体验是造成中国旅游景区经营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景区之所以不能吸引游客,是因为景区的产品不能够让游客产生“舒畅”的旅游体验。所以怎样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有充分的个人美好体验成为旅游项目开发的核心问题。 关于如何塑造旅游项目的体验属性,PineⅡ和Gilmore提出塑造体验的5种方法: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强化主题印象、淘汰消极印象、提供纪念品与重视对游客的感官刺激[1]。邹统钎(2003)认为要塑造快乐的游客体验,应坚持差异性、参与性、真实性、挑战性四个原则。差异性,通过差异分析塑造项目的独特性不断为游客带来新鲜感受,满足个性化要求。参与性,通过游客的身体参与和精神参与使游客对景区的体验更加深刻、生动,更加具体形象。真实性,为游客提供真实体验环境,促进游客体验到真实的历史场景或民族文化氛围。挑战性,通过参与适度挑战性项目使游客真正忘却自我,从日常繁杂事物中解脱出来[2]。魏小安、魏诗华(2004)提出旅游项目体验设计需要在视觉设计、活动设计、声音设计、味觉设计、触觉设计等方面追求旅游产品差异、产生特色,通过调动旅游者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感官达到全方位的参与体验,充分理解旅游地的内涵和特征。 这些设计思路和原则都只强调了通过对旅游者感官刺激来调动旅游者对旅游地情景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般旅游项目的体验属性开发,但却不能满足户外教育旅游项目体验属性的要求。这是因为户外教育旅游有其独特的目标和追求。 二、户外教育旅游的内涵、特点及对体验属性的要求 户外教育旅游是指参与者走出教室和试验室,通过亲身体验大自然;参与社会服务;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参观与实验;设计和生产工艺作品以及进行生产等真实活动,并经由实践、体验、省思与分享,以觉察活动意义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旅游学习过程。 户外教育旅游的任务是利用环境资源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学科规律,认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协助科学、艺术、社会方面的研究;其目标是通过户外活动改善个人生活学习态度、身体适应能力、促进生活技能与社交技能的发展、增进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所以户外教育旅游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旅游过程,更是书本和教室无法替代的教育过程。同时,户外教育旅游也不是常规学习过程而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体验思考各种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体现学习者内心价值和焕发其生命活力的过程。它融合“做与学”,即通过个人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并且通过对群体间差异化过程的观察反省,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到教育的目标或愿景。 因此户外教育旅游对 “体验属性”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旅游者不仅要学习,更要在体验过程中学习;不仅要体验到一般旅游活动所具有的休闲娱乐性,更要在旅游活动中扩展体质能力、丰富人文地理知识、增强团队精神,对参与者的综合素质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户外教育旅游的项目设计缺乏体验属性,依然脱离不了 “主动教”与“被动学”的初级教育学习模式。无论是参观科技博物馆的科普教育游、还是以提高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双语夏令营等项目,其活动方式依然是接待方负责知识的“传”、“授”、“解”;旅游者始终处在被动的位置,负责知识的“接”、“受”、“听”。与课堂教学相比,这种方式只是教学地点和形式变化,缺乏对环境和活动内容的全方位体验和感受。 三、户外教育旅游项目的体验性设计原则 既然要增加户外教育旅游项目的体验属性,那么什么是体验设计呢?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中的定义是: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环境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因此旅游项目的体验设计可以概括为以旅游者的参与为前提,以项目过程体验为核心,把旅游景点作为舞台,旅游环境作为布景,旅游服务作为支持,旅游项目参与就是旅游者的表演过程。体验旅游要使旅游者能通过旅游项目满足个人心理需要、获得独特感受、展示个性特征,总体目标是使旅游者在活动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且这种体验将给旅游者留下惟一、独特、不可复制和值得回忆的感受。 旅游项目的体验设计需要设计者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要,以旅游者的视觉去观察、以旅游者的偏好去寻求、以旅游者的感受去衡量,全过程地为旅游者创造出全身心的体验。然而无论怎样调动和刺激旅游者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感官的设计方式,都只能给于旅游者感官的快乐体验,而没有户外教育旅游项目要求的在体验思考各种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知识、技能和态度,体现学习者内心价值和焕发其生命活力的过程。所以项目中不仅要达到感官的刺激和兴奋,还要在活动结果里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和差异,通过思考和交流了解规律,通过应用调节行为观念。由此,户外教育旅游项目设计不仅有对感官的刺激和情境的体验,还有观察反思、抽象概括、行动应用等环节才能充分实现其体验属性。 四、户外教育旅游项目体验性设计的四个环节分析 为突出户外教育旅游项目的体验属性,必须对项目的体验情景、观察反思、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四个环节的重点进行深入分析。 体验情景。即参与者在活动中通过感官感知环境,通过活动参与获得结果。所以这个环节一定要能通过对感官刺激调整情绪,通过活动参与调动身体,通过环境的设置产生“触景生情”,通过活动参与达到“情景交融”。使参与者有身体运动、脑力活动、情绪兴奋,达到消遣、教育、逃避和审美的最甜蜜体验。比如在攀岩活动设置,“景”的设置要能引起惧怕感和战胜欲的“情”;活动过程有体力消耗、智力运用和情绪兴奋;“情景交融”的结果是体力极限的挑战、意志能力的磨砺、对大自然的征服、和对按部就班生活方式的改善。 观察反思设计。这是教育旅游中“教育”特征的体现,也是教育旅游与一般旅游活动的根本区别所在,是一般旅游活动中没有的环节。在任何活动完成之后都要引导参与者去感知活动差异(个人、团队),从差异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由法律论文 www.lawlunwen.com 整理提供进行反思评价以获得新认识以达成教育的目的。但这不是评价结果的过程,而是引导学员客观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环境的一种自身体验过程。 抽象概括。这个环节要求将观察反思的问题进行理论提炼,使参与者获得有关知识的理论认识,这在科技试验的项目中特别重要。这个环节需要对活动结果进行启发性的引导,让参与者得出结论而不是指导教师的直接告知,避免知识的直接“传”、“授”、“解”,改变知识的被动学习方式。 行动应用。此环节要求将个人的认知体会再次应用以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求各个子项目具有连续性,上一个子项目反思总结的问题在下一个项目中有所体现和要求,使参与者能及时的将反思结果进行实践,并感到能力或知识的提升以增加信心和成就感。比如,上一个项目主要让参与者体验团队协作,在下一个项目中一定有团队协作的因素。所以教育旅游项目的设计必定是一个系统工作,每个子项目之间怎样联系,每一个子项目的环节怎样协调都必须仔细思考。 五、结论 户外教育旅游项目既不是简单的旅游活动,也不是一般的教育环节,它与一般教育形式的不同是让参与者在活动的过程体验中得到教育提升。一般体验旅游项目仅注重调动旅游者感官的设计方式还不能满足其体验属性要求,只有对体验情景、观察反思、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四个环节仔细分析、综合应用,才能使户外教育旅游项目既有旅游活动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又有教育过程的知识性和学习性,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实现教育旅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