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在20多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云南省积极探索和实践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大体上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1)自发发展乡村旅游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云南旅游的起步发展,云南乡村旅游也开始起步,首先在旅游发达的地区产生,如昆明石林旅游风景区旁边的五棵树村,大理蝴蝶泉边的周城,西双版纳的曼景兰村,德宏瑞丽的大等喊村等,农民依托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自发地开展领略民族风情、体验农家生活、品尝民族风味、提供乡村民居旅馆、销售民族工艺品等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活动,既丰富了这些旅游景区的旅游活动内容,又促进了旅游景区周边农民的脱贫致富。
(2)倡导发展乡村旅游阶段。进入90年代后,云南旅游进入培育支柱产业的发展阶段,在政府的倡导和指导之下,云南乡村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省政府在西双版纳召开旅游发展会,提出积极发展边境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1994年,省政府又在滇西北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依托自然景观、民族文化、村寨特色,加快发展以体验自然风光、领略民族风情、感受乡村民俗为内容的观光旅游;1995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决策之后,又于1997年召开全省五大旅游区规划会议,并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旅游产品,提出要积极开发和发展。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之下,全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到90年代末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点,如昆明西山团结乡的“农家乐”、香格里拉县的“藏民家访”等,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旅游不仅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拓展,为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省政府于2000年召开了全省乡村(民居)旅游发展会,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民居)旅游,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多年的培育建设,全省乡村旅游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在“假日旅游”的推动下,更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以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形式“农家乐”为例,2008年,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16州市7100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万~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省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国内外游客特别是本省城市居民的喜爱。作为适应市场需要而产生的新兴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业已成为云南省旅游的又一支点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