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言文阅读答案
1.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二翁登泰山
原文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死了,只有他自己.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编辑本段字词解释
1,昔:以前 2,里:乡 3,妻子:妻子和子女 4,叟:老人 5,(唯叟一人)而:罢了 6,携:携带 7,第:住处,家 8,酌:饮酒 9.向:以前 10吾:我 11.远游:到远处游玩 12.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13.是:这 13.然:但是 14.意:意愿 15.同行:一同出行 16.余:我 17.亦:也 18.未:没有 19.然:然而 20.恐:担心 21.胜:能承受 22.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23.曩:以往,过去 24.年:年龄 25.且:将近 26.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27.方:才 28.逾:超过 29.甚善:太好了 30.翌日:第二天 31.偕:一起,一同 32.越:经过 33.绝:横渡 34.相:互相 35.自:从 36.至:到 37.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38.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 39.尝:曾经 40.去:离开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释“相” “相”的含义多作“互相”,但在文言中它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可作指事代词用,常指代我、你、他。上文“无需相扶”,意为不需要扶我,其中“相”指代“我”。又,《黔之驴》:“莫相知”,意为老虎不知道它(驴子)是什么东西。又,《狼》:“狼眈眈相向”,意为狼瞪大眼睛看着屠户。贺知章《回乡偶书》中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意为孩子们看见我不认识我。 二翁登泰山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
编辑本段思想感情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道理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困难,取得胜利。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心中有目标,那就一定能成功!
望采纳~
2. 泰山之思阅读答案1.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各不超过2个字)(1)口口 (2)口口2.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3.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4.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答案:1.(1)自大(答自夸、自狂、轻狂或狭隘等均可) (2)卑怯(答自卑也可)2.①《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来历的记载.⑦历代君王登临泰山封禅.@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仰.(②答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福也可)3.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4.照应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递进句式的运用,表达出思想探索的艰难.②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实结合,令人回味.③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1已赞过相关知识求泰山印象阅读答案 请问各位3月12日阅读答案~更多网泰山之思 阅读答案相关知识>>相关搜索泰山观日出阅读答案泰山之思孔子过泰山侧阅读答…登泰山记阅读答案泰山印象阅读答案泰山挑夫阅读答案泰山日出阅读答案二翁登泰山阅读答案。
3. 泰山阅读理解及答案三年级泰山观日出
被炉猫
因是夜间行路,既不被周围的花草鱼虫所吸引,也不会因远处的山景美色而分神,因此,登山就显得既不费时又省力了。
登山者个个手持电筒,一心一意、一步一阶向上攀登,从山脚下往上望,点点亮光忽隐忽现随着游人缓缓向上移动,星星点点的灯光蜿蜒曲折,将泰山十八道盘装点得亦真亦幻神秘诱人瑰丽多彩,仿佛一架天灯飘飘洒洒从天而降……
经过十八道盘登上了南天门,阵阵凉风拍打在脸上寒气袭人。此时,初登山时的兴奋与激动荡然无存。在漆黑的夜晚,最真切的感受是寒风刺骨,孤独无助。山上山下俨然是秋冬两个季节,正当被寒冷与无助的感觉包围着时,有人提示说,日观峰到了!这时渴望观日出的意念和 *** 又把灰色的心情一扫而光。
人们屏声静气静静地观望着,那太阳由切圆、到半圆、再到如血的一轮红日,在欢呼声中,从东边的地平线上徐徐向上升起。这时整个天际红的耀眼、红的热烈、红的叫人忘乎所以。太阳从崭露头角到暴露无遗的全过程,观日出的游人无比激动,欢呼着、跳跃着,赞叹声、惊叫声响成一片,个个喜形于色,争相与这火红、热烈、娇艳的日出留影,仿佛要尽情挽留这一稍纵即逝的动人景观,把它留作永恒的记忆。
(1)为什么“登山就显得既不费时又省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第三段说“初登山时的兴奋与激动荡然无存”,写这些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画线的内容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你能够再加入一些吗?请试一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因为是夜间行路,既不被周围的花草鱼虫所吸引,也不会因远处的山景美色而分神。
(2)在漆黑的夜晚,最真切的感受是寒风刺骨,孤独无助。和下文见到日出景象的兴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日出景色的壮美和带给人的幸福感。
(3)侧面描写,烘托日出景象的壮美。从周围的人和事物入手。
4. 美丽的泰山阅读短文答案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海拔1545米,被称为五岳之首。古人盛赞泰山“万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生云”,生动描写了泰山的壮丽景色。
站在山顶,四处一望,一切尽在眼底。山下的水库像一面镜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树木像小草,人群像甲虫,房屋像鸟笼,就连宽阔的马路也像条银白色的带子。在山顶上,风云升至足下,看山里,山风呼啸,浓雾弥漫,好似坠入混沌世界,像处于仙境一般,能看到云海奇景。晴天时,还能看到黄河金带,晚霞夕照。当然要看到这四大奇观必须在泰山上多住几日或勤来泰山游览。
盘旋曲折的山路像一架云梯展现在面前,特别是十八盘直下,几乎是90度。上面的人像站在头上,下面的人踩在脚下,路旁有野花万紫千红,各具特色,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古朴典雅的古代建筑一个接一个,随时进入你的眼帘。从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红日、万仙楼,再向上是中天门、玉皇顶等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爱好书法的文人看到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佳句,更是留恋不舍。
泰山脚下有无数座名桥,如泰山西路、黑龙潭上面的瀑布之颠,峭壁峡谷之间有一座桥叫长寿桥,长60多米,宽10米左右。山间淙淙溪水从大桥洞流过。每当雨讯到来,山洪暴发的时候,水倾泻而下,从悬崖跌入潭内,形成瀑布,远远望去真是青山结碧水,白银连彩虹。河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瀑布溅起的水花如烟、如雾、如尘。真像李白诗中描画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泰山脚下勤劳朴实的人民正在充分挖掘泰山的潜力,以山为题,借题发挥。每年一度的国际登山节,吸引着国内外朋友前来观光旅游。山美、水美、人更美,泰山家乡的人民为此感到骄傲,伸开友谊的双手,欢迎国内外朋友去泰山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