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辅、陈潢的联手治黄事业
靳辅、陈潢的联手治黄事业
大清帝国自康熙统治时期起,其治国重心与方略便转移到发展经济、关心国计民生重大问题上来,而首要的任务就是治河。为了根治河患,康熙重用了一位杰出的水利专家靳辅来治河。靳辅就此带着他的幕僚陈潢赴任河道总督, 携手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治水事业。
开工伊始, 针对“盖运道之阻塞, 率由于河道之变迁”, 而淮河泛滥也因黄河南徙夺其道所致, 于是靳辅、陈潢决定率先治理黄河,让黄河水归故道。
黄河之水多沙, 由于长年淤积, 使得河床高于两岸, 成为一条悬河。这是黄河水患频发的根本原因。靳辅、陈潢将治沙作为治黄的关键。他们继承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思想, 提出“治河必以堤防为先务”。他们“先开清河引河四道, 塞高家堰、王家岗、武家墩诸决口, 筑堤束水”,在黄河下游两岸大筑缕堤、遥堤、月堤、格堤,以缕堤扼束河水, 借水力冲沙;以遥堤、月堤、格堤拦蓄大洪水时冲决出缕堤的洪水, 将其送至下游回归河道。
针对黄河“上流河身宽,下流河身窄”的状况, 靳辅、陈潢在江苏砀山以下至睢宁间的狭窄河段两岸增建多处减水坝、开凿涵洞或引河, 引水至河道宽阔处, 以保障涨水时堤坝不受损。如遇黄河、淮河并涨时, 即开黄河北岸减水坝;若黄河水涨而淮河水落, 则南北两岸的减水坝并开, 把南坝分出的洪水引入洪泽湖, 使沙澄湖底, 其清水再从清口流入黄河。
由于黄河含沙量高, 自身挟沙能力不足以将全部泥沙输入大海, 清口流出的大量含沙量低的清水注入黄河, 加大了输沙能力。这是靳辅、陈潢继承潘季驯加筑高家堰逼淮注黄之外, 又一清水刷黄的创造性壮举。
在堵塞决口时, 靳辅、陈潢总结出“川”字形疏通河道的方法。即在堵塞决口之前, 先在旧河床上的水道两侧三丈处, 各开一条宽八丈的深沟, 加上中间的水道, 形成“川”字形。堵决口, 挽正流后, 三条水道的急流便很快将中间未挖的泥沙冲走。在疏浚河口时, 他们还创造了带水作业的办法,即将铁扫帚系于船尾, 船只来回行驶将河道的淤沙泛起, 再借助流水的冲力, 将泥沙冲入大海。
经过靳辅、陈潢在黄河中下游施工现场事必躬亲的日夜奋战, 黄河两岸21处大决口全部堵塞, 河道基本疏通, 初步实现了水归故道。
靳辅撰写的《治河方略》《靳文襄公奏疏》和陈潢撰写的《治水述言》,都成为了我国水利史上的治水名著, 对于后世人们治理江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靳辅去世之后五十年内, 黄河没出现大的水患, 南北交通顺畅, 社会 稳定, 经济发展。海晏河清的大好局面, 也为清代“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李莉
文案、责编丨李莉
美术设计丨杨桦 赵墨
校对丨周念晨
参考资料丨《清朝治国重心的转移与靳辅治河》
《靳辅 陈潢:联手治黄 劳绩昭然》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