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城市的关系

这是首次以“一种文化塑造一座城市”这个命题阐述文化与城市关系的文章,2010年12月14日《贺州日报》头版头条

一种文化塑造一座城市

——贺州打造客家文化品牌的深度透视

编者按:“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外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心灵”。长久以来,贺州打造客家文化品牌的孜孜努力,让客家文化如春风细雨般融入了城市的发肤和骨髓,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品格。本报用“一种文化塑造一座城市”这个具有首创性和“符号意义”的命题,从战略的高度、文化的视角和用散文的笔调,为我们就客家文化对贺州的深刻影响作了解读与展示。

作者:翟伟 梁达政

浓浓两岸情,客属一家亲。随着2010’桂台客属联谊会暨贺州市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下称“一会一节”)徐徐落下帷幕,贺州又一次完成了华丽转身,以活动浓郁的客家风情和闪亮的台湾元素为客家文化和桂台交流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会一节”的成功,只是贺州打造客家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贺州通过不断打造客家文化精品,举办客家文化盛会,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不仅成功打造了贺州的城市名片,塑造了贺州的城市品格,更让贺州成为了推进两岸交流的一个战略支点,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找到新的发展坐标,从而孕育着新一轮的大开放、大发展。

一张向世界递出的闪亮名片

长期以来,偏于桂东一隅的贺州被人调侃为“省尾”,这座被“边缘化”的“边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纵有地处湘、粤、桂“三省通衢”的“独家优势”,却一直缺乏一张可以“吆喝”的名片,让世界闻到贺州这坛“深巷美酒”的独特芬芳。

而纵观广西,南宁因民歌节而一炮打响,钦北防因北部湾而风生水起,贵港梧州因西江而风起云涌……我们的“邻居”都因为打准了一张张牌,从而赚足了眼球,聚拢了人气,赢得了政策,汇聚了一种城市发展之“势”,迎来了喷薄而出的大发展。

年轻的贺州意识到,知名度就是生产力,我们需要打好一张牌,向世界递出一张闪亮的名片!

而综观自身,什么才能既代表自己,又吸引世界?

贺州是一座客家文化浓郁的城市,全市约有80万客家人,约占全市人口的四成,全市60%以上的人会讲客家话。作为这里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贺州不仅有多彩多姿的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客家山歌以及众多的客家文化精品,还有华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客家围屋建筑群和我国唯一的客家生态博物馆。

“打好客家牌,下好客家棋,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贺州的发展满盘皆活!”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开始了打造客家文化的探索。

于是,2005年,贺州市承办了亚细安(东盟)客属第六届恳亲大会暨经贸洽谈会。活动期间,贺州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浓郁淳朴的客家风情、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典雅别致的客家民居和源远流长的客家历史让来自东盟10国及中(港、澳、台)、日、韩的客属嘉宾们深深沉醉,在嘉宾的欣然赞许和口耳相传中,一时间,贺州“客家”声名鹊起!

迎来开门红的贺州趁势而上,又接连举办了一系列打造客家文化活动,将“客家”这张名片越擦越亮!贺州日报、贺州电视台开办客家专题栏目和《贺州客家》等客家研究成果的出版,见证了贺州坚守客家文化的脚步;贺州原创客家流行音乐十大金曲评选和一系列夺得全国大奖的客家艺术精品,奏响了贺州挖掘客家文化的旋律;在中国——东盟客家丽人大赛、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赛中,贺州“客家妹”在聚光灯下款款前行的倩影,更象征着“贺州客家”走向世界的脚步……

随着各种文化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档次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客家文化已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和影响着这座城市,让贺州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客家之城”。

与此同时,贺州打造客家文化精品也佳绩频传:客家山歌剧《卖桃》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客家民族舞蹈《贺州鼓神》获全国第五届民间艺术节金奖;《板鞋抢亲》获特别奖,并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中播出;本地原创客家歌曲《月光光》在被香港电视剧《酒是故乡醇》采用为主题曲后,更是在全世界的客属地区广为流传,成为客家人寄托思乡之情的佳作……贺州,因客家文化而走向世界;客家文化,因贺州而得到弘扬。

面对着一潭被激活的春水,贺州市委市政府意识到,客家牌不仅打对了,而且还要打得更精彩!2007年,贺州再次举办客家文化盛会——桂台客属联谊会,并首次提出了构建“桂台客家文化旅游实验区”的战略构想。

经过几年努力,今年春,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并在《示范区发展规划》将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为桂台客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首选地、广西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先行区、桂台经贸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重要的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客家文化,已成为贺州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张名副其实的闪亮‘名片’。”市委书记彭晓春说。

有专家认为:“广西将贺州定位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看准的是客家文化这个品牌,这是两岸在文化和亲缘关系上的联姻。”

在刚刚结束的“一会一节”中,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李达球和市委书记彭晓春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揭牌,隶属示范区的姑婆山客家风情小镇等项目也随之开工,标志着示范区的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短短几年,贺州,就因客家文化而跻身广西发展战略!

一个推进桂台交流的战略支点

纵观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大发展,都是在世界发展的大势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顺应潮流,扬帆远航。

因客家文化而实现了“走出去”的贺州人,应该如何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定位,从而在服务大局中推动自身的大发展?

在胡锦涛总书记“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双赢”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近年来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不断频繁,两岸同胞的感情也不断拉近。而在一次次与台湾客属同胞的交流中,贺州更是深切感受到了台湾同胞身上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市委市政府由此得到启发:以贺州特有的客家文化为依托,推动桂台的交流与合作!

事实上,对台交流合作,在贺州绝非一朝一夕。天下客家同根同源,台湾客属客商在贺州很容易就能找到语言和文化的认同感。在贺州发展早期,许多台湾企业家来贺投资兴业,为贺州注入了活力,而贺州的“台湾商住城”、“台湾街”等许多带有浓郁台湾气息的建筑就是活生生的见证。

为了进一步深化与台湾的交流合作,今年7月,以贺州市委书记彭晓春率领的贺州客家文化旅游经贸代表团,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率领的广西经贸文化代表团参访宝岛台湾。

贺州代表团甫一“登台”,就先“声”夺人。在台湾圆山大饭店召开的2010年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的开幕式上,贺州客家歌手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及原汁原味的客家歌曲及精彩表演,赢得了与会者的满堂喝彩!

接下来的行程更是好戏连台。贺州代表团从台北出发,足迹遍及台中和台南,在新竹县,与该县树杞林乐团同台表演了一个半小时的精彩节目,吸引了当地1300多名客家乡亲,贺州市带去的客家节目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客家文化旋风;彭晓春书记与新竹县长邱镜淳打乒乓球及同书“两岸一家亲”的合影,迅速占据了各大媒体及网站的版面;在花莲等地,贺州代表团深入基层,深入农户,说客家话,唱客家歌,叙客家情,拉近了与岛内同胞的距离……

一个台湾媒体的同行对记者谈起贺州团此次赴台的感受时说:“感觉贺州团此行很特别,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围绕文化旅游和经贸合作这两个重点,把客家文化这张牌打得出神入化!”

而本次“一会一节”,也延续了这种精彩:台湾参与人数达300多人,创历史之最!在开幕式上,来自台湾的嘉宾代表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向贺州赠送了多幅彰显客家文化和两岸亲情的亲笔题词,而贺州也向台湾的朋友赠送了贺州出土的战国麒麟尊工艺品和瑶绣;在《客家风?两岸情》演唱会上,来自贺州和台湾的主持人用客家话连袂主持,两岸歌星、艺术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同奉献了一台客家文化艺术盛宴;在桂台客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上,两岸学者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叙“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未来”;在中国首部高清数字客家音乐电影《月光光》开机仪式上,演绎海峡两岸两代人情感历程的电影《月光光》正式开机……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见证了贺州搭建桂台交流平台的努力,大大提振了贺州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精彩还不仅限于文化领域,在本次“一会一节”的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就一举签下项目35个,投资总额达39.2亿元!项目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林产及矿产深加工、食品加工、商贸旅游、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切实推进了桂台全方位的合作***赢。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富卿表示:“今年彭晓春书记率领贺州代表团在台湾开展的一系列交流活动,成为了桂台交流的新亮点。而长期以来台湾和贺州两地客家人寻祖互访、文化互动,各类交流活动频繁开展,成为了一个以交流和传承客家文化为途径,推进桂台交流的战略支点。”

一种城市品格悄然形成

大踏步走向世界的贺州人发现,有意识地培育一种文化品牌,与一座城市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关联。一首《月光光》不仅传开了贺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唤醒了这座城市自身蕴藏的冲动和渴望,赋予了客家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继而变成一种强大的自我升华的激情和动力,使其以开放合作、海纳百川的姿态,阔步前行。

曾几何时,身无寸“高”(高速公路)、手无寸“铁”(铁路)是贺州这个“三省通衢”最大的尴尬。

在“一会一节”上,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会副理事长陈永奇跟记者说起这么一件事:1987年他曾到过桂林,但因为当时交通闭塞、名气太小,他根本不知道仅两百里之外的贺州风景竟如此秀丽,还生活着这么多的客家乡亲,否则他当时就会毫不犹豫地过来省亲、投资。

为了改变这种尴尬,2005年,一场旨在实现贺州交通格局跨越发展的“交通设施建设大会战”在贺州打响。5年过去了,当年那个闭塞的“省尾”一下通“高”达“铁”,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和融入北部湾三小时经济圈、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的大交通格局呼之欲出。连陈永奇都不由感叹:“现在通了高速和铁路,方便多了!”

随着交通大格局的改变,贺州也有了别样的气质和风采:华润电力、雨润集团、雪花啤酒,一个个知名企业竞相进驻;湖广大市场、火车站、客运中心,一个个集散中心车水马龙;汇豪商住城、台湾街、上海街,一座座新式建筑拔地而起;灵峰山、人工湖、一江两岸,一处处胜景点亮城市……在今年8月召开的市委二届九次全会上,贺州更将自身目标定位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这一切无不在告诉人们,贺州,正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她的进步、生机与活力,人们也由此真切地感受到贺州从“城市姑娘、农村打扮”向“桂东新城、气象万千”转变的步伐。

“市民是一座城市真正的主体、核心和灵魂,是一座城市品格的真正承载者和传承者。每一次客家活动的举办,都让质朴的贺州人经受了解放思想的历练,转变观念的提升,也对客家文化有了一次次的丰富和创新,从而成就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云水胸襟。”贺州市市长白希如是说。

客家围屋本是体现客家人“团结”、“抱团”精神的特色建筑,但只要你来到贺州的客家围屋,一定会发现这里不仅大门敞开欢迎着你,质朴的客家主人还会热情地为你做“导游”作“大厨”,向你介绍围屋的历史、风俗和人情,让你遍尝豆腐酿等客家风味美食。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已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围屋。

贺州还被誉为“方言土语”的博物馆。在这座以客家人为主体族群的城市中,融洽居住着汉、瑶、壮、苗、回等21个民族,与客家话同样普遍流行的,有普通话、桂柳话、粤语等多种语言,同时民间还存在着九都话、瑶话、壮话、土白话、麻该话、大宁声等几十种方言土语。一般贺州人除了会说客家话以外,都能同时掌握3、4种语言,只要外地人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语言问路,当地人都能给你满意的答案。

在每一次大型客家文化活动的现场,都活跃着一群热情忙碌的志愿者。有着普通话和客家话“双语”能力的他们虽然十分辛苦,但总是精神抖擞、热情洋溢,因为大家心中都有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希望可以通过一次次盛会,成为客家文化与友谊的传播者,城市精神的体现者和贺州形象的展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