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带“小马云”找马云被骂,张成良病故为什么有众多清洁工送葬?

01、“穷”则独善其身

年轻时候的张成良,是一个“旅游达人”,他走遍了20多个国家,不仅如此,他还去过南极探险,去北极游过冰泳。

在朋友看来,他就是一个疯子,为了旅游探险,什么都可以不顾。

其实,他这么做也是为了满足父亲生前的遗憾。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都没来得及看看外面的世界。

父亲走后,家里陷入十分贫寒的境地,为了生活,他只能拼命努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张成良30多岁便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迈入成功人士的队伍,早早的实现了财务自由。

那时候的他还是个说走就走的任性“大哥”,想去哪里就立马买机票,立志看遍全世界未知的景色。

玩儿了一圈下来,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出去玩也没什么意思,于是立马买了一辆房车带着自己的年迈的老母亲周游世界。

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把中国大地跑了个遍,这还不过瘾,更是带上自己的母亲到国外去玩,这一圈下来就是20多个国家。

那时候的他,还没有起过帮助别人的心思,只是想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就足够了。

能走得万里路的人,多半心胸开阔,心中一片海,眼里一道川。

02、“达”则兼济天下

从一个人环游世界,走遍天下到开始帮助他人,张成良遇到了什么突然心态转变?

有一次,他去柬埔寨旅游,看到一群不到10岁的小女孩在路边卖明信片和当地特产。

几乎每个人都瘦得可怜,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可也得坚持售卖特产,可能这特产和明信片就撑着一家人的生活。

张成良看着心疼就买下了她们的所有东西。

回去后整理买下的东西时,看着一张明信片上写着:哪怕你以后丢了这张明信片也不要紧,但请不要忘记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

看到这段话以后,想起来面对的那群人,鼻子一酸,心里很受触动,从那一刻起,张成良下决心自己要做点什么。

回去之后,他开始留意这方面的信息。

有一天,张成良在看到报纸上一则关于贵州贫困山区孩子的报道后,坐不住了。

他当即打电话给报社,当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自己掏钱买了大量文具用品和日用品,装满了整整一房车。张成良来了,一人一车,颠了一路,终于到达。

真正到了山区小学后,眼前的景象比报纸上更令人心酸。低矮破旧的教室,很小一块的黑板,甚至好几个孩子合用一本教材,看到这里,他十分心痛,同时还有几分自责。

跟当地负责人沟通以后,他给孩子们送上了紧缺的课本和文具,还给他们送礼物,分享外面的世界。并且告诉他们只管好好学习,其他困难叔叔会尽力的帮他们解决。

从那以后,每年他都来。

2013年,他在网上了解到索马里难民正遭受水深火热,就有了去那当志愿者的想法。回家沟通,家里人不同意,可他还是去了。

他前往北京索马里大使馆请求签证放行,大使馆的人员简直难以置信。

表示他这种行为无异于送死,劝他不要这么做,同时还给他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里的索马里一片破败不堪的景象,血腥程度无异于人间地狱。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反而坚定了他前往支援的决心。

为了对家里人负责,他到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可是国内保险公司都拒绝为他承保。就这样他坚决的签订了生死状,表示一切都是他自愿,生死与别人无关。

带着自费购买的一台医用氧气机和2000盒抗生素等药品,他毅然奔赴索马里。

刚到达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他的心就揪了起来。看着这破败的景象,他说道:“我觉得这已经不能算生活,只能说是活着吧。”

把医疗设备和药品捐给了当地医院,看望病房里的伤患,给他们送去跨越国境的慰藉。

尽管每天穿行在遍地废墟和枪林弹雨中,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此行的援助任务,成了全球少数几个以个人名义前往索马里行善的爱心勇士。

索马里难民营里竟然出现了中国人,这在全球引起了轰动,很多外媒采访他:

“你一个中国人干嘛要去这么遥远又危险的地方?”他总是回答:“因为爱是这个世界***通的语言。”

这次的海外救援,张成良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其实心里也是有些后怕的,毕竟自己还有家人需要照顾,得对家庭负责。

其实他自己也觉得行善不一定非得轰轰烈烈,平平凡凡也是真,在亲人的建议下,张成良决定换个方式继续他的慈善之路。

不久后,张成良在杭州建国南路209号开设了第一家成良微公益面馆。店门口的玻璃上贴着一句话:当您遇到困难时,可以在成良面馆免费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刚开始,因为人家对他不熟,很多路过的人看到了都忍不住吐槽一句“真会作秀”,而开始人们以为的噱头,没想到却一开就是五年。

面对普通的食客,面馆的口号是“你吃一碗面,我捐一块钱”,他说“一个人改变不了世界,但或许一杯水、一碗面,也能让温暖在陌生人中传递”。

而对于清洁工、流浪汉,他们是免费的。

当清晨夜色褪去的时候,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无数的清洁工来到成良面馆,面馆里一片齐刷刷的橘黄色,清洁工人正在享受榨菜肉丝面带给他们的温暖。

在夏日,往来的路人可以在这里喝一杯免费茶水解解渴,突然的下雨天,粗心大意的人可以在面馆领到一把循环爱心伞,不仅如此,他还在杭城各主要路口投放了500个打气筒,方便骑行的市民随时取用。

其实早在建国北路店刚开张那会,张成良就主动找到下城区建北环卫所所长方萍。

张成良说到:“环卫工人很辛苦,起早贪黑,寒来暑往的,杭州的好环境就是他们一扫帚一扫帚扫出来,我特别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当时他就问我环卫工的早餐是怎么解决的。”方萍告诉张成良,因为工人们舍不得在外花钱买早饭,早餐吃顿泡饭就打发了。他当场就说,“欢迎环卫工人来他的面馆免费吃面。”

方萍记得,开始有环卫工人吃过几次后,就不好意思去了,说是张老板太客气了,整的他们怪不好意思的,人家做生意的,不给钱也就算了,还耽误人家生意。

张成良见饭点儿少有清洁工来,就打电话给方萍,问她怎么回事。

了解到情况以后,张成良便跑到街上跟清洁工人们解释,“不要不好意思,可以天天来吃。你们很辛苦的”。还把她们一个个往店里拉,工人们也推托不过,眼里满是感激的热泪,这一刻,她们感受到了爱与尊重。

03、众人拾柴火焰高

几年来,张成良的面馆也从杭州建国南路开到了建国北路。

2015年,他受邀参加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网聚正能量 传播善动力》论坛上分享自己的公益故事,用公益使者的身份传播网络正能量。

就如何把慈善事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发起了讨论。录制现场,一众互联网大佬为微公益面馆如何做大做强献计献策,帮助面馆“上头条”。

回去以后,张成良便开始策划起这件事来。

年底,张成良发起的两家面馆的股权众筹,出让了70%的股份,这样一来,面馆的股东也达到了260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甚至还有国外的爱心人士。

通过股权认购,吸引到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张成良自己说这是活学活用。

在2016年12月7日,张成良突然在他的“杭州成良微公益主题面馆”公众号发布了一篇《网红“小马云”本月16日将开启杭州之旅,邀请他来的居然是……》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将在12月16日邀请“小马云”父子三人到杭州,看看西湖,并且去参观与他撞脸的马云的公司阿里巴巴,希望可以见到马云先生本人。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张成良为范小勤也就是“小马云”募捐善款,可公布的支付宝账户与银行账户却是张成良本人的。

这件事被曝光以后,众说纷纭,很多人批评张成良,虽然这篇文章很快就删了,但还是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地争议。

有人说他带着“小马云”找马云只是为了博眼球,就连著名评论员曹林也发声说他炒作的痕迹太重,这件事也是对马云的一种道德绑架。

面对质疑,张成良回应道:“ 我想也很正常,有时候人家站着说话不腰痛,质疑的人我想基本上肯定不会去做这些事。”还说自己从95年开始做公益,至今20多年过去了,有很多的质疑声,表示不会在乎这些。

张成良说:“我们就是要‘高调’做公益!慈善需要去传播,爱心才可以传递。利用好互联网做公益,更高效”。

到17年的夏天,面馆也开始了新的爱心行动,从7月10日到9月10日,在杭州城最热的时间里,面馆每天给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劳动者送出500碗绿豆汤。

他说道:“这个项目原本我们的预算是6.5万元的资金,由于股东的积极参与,经费一下子筹集到了7万多元”。

张成良说,每天有300多碗绿豆汤是他们送上街头的,通过互联网发动,一大批人参与到送汤的行列中来。

这和刚开始做爱心面时,几个人起早贪黑的忙碌完全不同,“以前是我们单打独斗,现在是一群人一起‘玩’,真的很有意思”。

据不完全统计,他免费送出去的面就5万多碗。“去年是10577碗,今年开始了36天,是11294碗”张成良拿着志愿者记录的“面单”,认真的数着。

看得出来,现在的面馆和之前的面馆效率已经不一样了。

面馆的盈利所得先后资助了衢州、丽水两地近175名贫困中、小学生。

一碗面暖胃暖心,也带动了很多人参与公益活动。

杭州姚园寺巷社区党委书记宋月兰说:“以前我们觉得做公益的应该都是大企业和大机构,但张成良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做公益,都能够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

2018年12月19日的中午,有人路过,发现面馆门锁着,玻璃大门上白纸黑字贴着“内部整顿,暂停营业”的字样。

原来在前一天下午4点07分,一则消息打破了门店昔日的热闹,在“成良微公益面馆义工群” 里 “因病医治无效,张成良于12月16日过世” 的消息让所有人都震惊了,没有人愿意相信这是事实。

同时还有一封讣告,里面这样写到: 为了遵守慈父的遗愿 不打扰亲朋好友以及所有邻居 , 不设灵堂,不接受花圈,后事一切从简。低调的张成良,竟一点也没透露过自己生病的消息。

尽管如此,这一天所有听到消息的义工都跑去为他送行。

张成良只是个普通人,连愿望都非常普通:“这个面馆会一直开下去”。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只是希望弱势群体可以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

他走了,但他的面馆会一直开下去,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