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旅游带来的利与弊是什么

星岛网讯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以赶超速度将每周工作六天时间缩短为五天,随后又在公众假期中平添“五?一”及“国庆十?一”两个长假,加上春节长假,希望藉“假日经济”刺激消费。不过,究竟“黄金周”是否真的利大于弊已引起众多讨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王则柯日前预测,五年内黄金周将寿终正寝。

“黄金周”在一些地方造成的极度拥挤现象,给旅游带来的扫兴和参与人带来的身心疲惫,都到了令人心有余悸地步。有些人甚至发誓,再也不在“黄金周”出门凑热闹。王则柯说,因应公众假日的制度变迁,民众在被新制度安排的长假期里,只能困守家中。

如果民众还想旅游,照理说,可躲过拥挤周而另行安排,但王则柯说,因长假期的强制性,他们的法定休息日已有大约十天被硬性锁定在黄金周,这样他们想另外凑够必要的休息日出行,就变得相当困难。

此外,为拼凑“黄金周”,常需要安排员工在假期前连续工作七、八天以上,典型如2004年的“五一放假办法”,职工就需在五一前超长时间连续工作十个工作日。

王则柯表示,这样的制度简直是诚心侵蚀社会效率。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与老板,都深知让职工超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弊病,可惜他们无法决定休假办法。他预测,五年之内,“黄金周”很可能就在人们身受其苦和负面作用充分暴露后寿终正寝。

此外,专家指出,在“黄金周”期间,除了最上层的中枢包括国防、外交及最底层的饮食购物旅游外,社会运作基本停顿。专家认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可以三次在整整一周的时间里,停顿日常社会运作,真是不可思议。”

大陆网站上对“黄金周”的议论也很多,一位网民便表示,应对“黄金周”的广泛调查研究,召开听证会,多听听民众意见。黄金周的设计和效能绝不能停留在一些部门热中公布增长的数据上,而应多思考民众的感受,乃至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