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特点
6. 1. 1 环境独特
云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不老屯镇,地处首都饮用水源———密云县水库正北岸的上风上水地带,北部是绵延的燕山山脉,南部紧临浩渺的密云县水库。环湖公路和沙通铁路穿镇而过,距密云县卫星城 56 千米,距首都机场 115 千米。保护区面积3010 公顷,全境都在密云县水库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地表水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地下麦饭石矿泉水量大、质优,植被覆盖率近 80%,空气中负氧离子在 2 万以上,是一座天然氧吧,是一块极具开发价值的风水宝地。
6. 1. 2 资源丰富
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丰富。保护区属于具有典型的暖温带特征,生境类型多样,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幼林、草地、水域、耕地、果园地、住宅地等。据初步统计,保护区有植物 888 种,其中,蕨类植物56 种,裸子植物6 种,被子植物826 种。根据本次调查和以往资料分析,已知保护区内有陆栖脊椎动物211 种,其中,哺乳动物32 种,鸟类162 种,爬行动物10 种,两栖动物6 种。保护区西北高,东南低,环湖丘陵、平原地带开阔; 花岗岩、金矿、铁矿、麦饭石储量大,铁矿、麦饭石储量都在1 亿吨以上; 不老湖、转山子水库、燕落水库等6 座中小型水库,与华北地区最大人工湖密云县水库遥相呼应,形成大、中、小三级水域明珠。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形成了以板栗、鸭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基地。
6. 1. 3 历史悠久
不老屯的名称源于一个不老的传说,不老屯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山安口村出土的石器、陶器,充分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不老屯地区就有人类居住。燕落村南密云县水库下的***工城遗址,距今 4100 多年,是原始部落时期尧的臣子***工 ( 掌管手工业的大臣) 流放居住的土城,是北京地区第一座古城。密云县人口第一大村———燕落村的古城池,始建于公元 440 年北魏时期,有燕落县等十几个州、郡、县设址,平定 “安史之乱”最后一仗的古战场就在这里。
6. 1. 4 文化厚重
密云县东有雾灵,西有云蒙,南有黍谷,北有云峰,四座名山各有特点。 “不老之山”———云峰山,历史上宗教氛围浓重,香火旺盛。山前有考古未定的 “古崖居”,山上有建于隋唐年间的超胜庵、建于北齐天保五年 ( 554) 的大安寺,山顶有天然形成的花岗岩菩萨洞,山后有建于明代的桃花庵、吉祥寺和 27 座古塔。大安寺旁的 “古佛道场”,相传是燃灯佛 ( 如来佛的前世佛)传经布道的地方。集中分布在大安寺和超胜庵附近的 13 组摩崖石刻群,有篆书、隶书、正楷、勾勒体等字体,在北京地区罕见,为书法艺术之大观。其中大安寺周围的 “仙门”、 “仙坐”、 “仙手印”、“遇仙石”、“王志遇仙记”等 7 组摩崖石刻,记载着不老的传说,证实了不老屯名称的来历。清代兵部尚书范承勋游历云峰山,流连忘返,曾作云峰山十景诗,手书 “尘外赏”镌刻于石壁之上,为云峰山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周围的清朝太子陵、老爷庙、圣水山庙、龙王庙、娘娘庙、药师庙、三关庙、七顶山庙,更衬出云峰山久有的雄浑和神奇。
镇域北有明长城、烽火台、戏台、兵营,南有国家级天文台观测点。杨各庄村附近的密云县寓馆,是清朝皇帝去承德途中休息的地方。清代大学士刘墉随乾隆皇帝往来于北京与承德之间,常在此停留,伴驾之余,写有诗歌、札记、随笔 179 篇,主要描写祖国壮美山河、记载生活感悟及杂谈。这本 《刘墉诗稿》手迹,经三代人珍存,现收藏于密云县博物馆。
6. 1. 5 基础优越
全面退出传统粮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成果,形成了 8 万亩板栗、1. 2 万亩鸭梨、0. 8 万亩水晶梨、中华圣桃、鹿王鲜桃特色林果布局,干鲜果品产量达 800 万 ~ 1000 万千克; 以奶牛、合同鸡、肉羊为主的绿色养殖业快速发展; 麦饭石岩层孕育的矿泉水得到开发; 燕香板栗、黄土坎鸭梨、不老村矿泉水,注册为品牌,畅销于市场; 农旅结合启动了密云县北线生态旅游,云峰山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星级圣水山国际乡村俱乐部、不老山庄、云峰农庄、铁道部物资局招待所,与兴起的民俗旅游接待户一起形成了大旅游发展态势。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保护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回归大自然成为都市人精神享受的一部分。为适应这种需求,我们紧紧抓住 “入世”和 “申奥”成功两大机遇,运用生态经济理论,从发展都市型郊区经济的高度,适时提出了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