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近几年的发展?

 扬州工业综合实力较强,在江苏省内仅次于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列第六位。扬州工业已形成以汽车船舶、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三大产业为支柱,以“三新”产业为特色的发展格局。扬州农业发展同样迅猛,扬州已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与1978年相比,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109倍、130倍、54倍和86倍。

一、国民经济保持增长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0亿元,增长14%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00元。财政总收入266.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4.8亿元,分别增长24.6%和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增长3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80元,分别增长15.5%和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业加快集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518亿元、增加值900亿元、利税270亿元,分别增长35.5%、17%和22.7%。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电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38%。“三新”产业产值213.7亿元,增长38.4%。完成工业投资710亿元,增长41.3%。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顺大多晶硅、实友化工、诚德钢管二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超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其中50亿元企业1家。宝胜集团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个。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建筑业总产值1012亿元,增长26%;获鲁班奖两项。

服务业质态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15.1%。扬州港口、石化和公铁水等重点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实施《“数字扬州”2010行动计划》,启动无线宽带等8个项目建设。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签约入驻企业20家。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55亿元,增长19.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亿元,增长24.9%。成交额亿元以上市场48家,新增老字号连锁店、加盟店130家。来扬境内外游客1875万人次,旅游收入199亿元,均增长20%以上。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37.7亿元,增长29.3%。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1551.9亿元和889.4亿元,分别增长23.8%和18.5%。市工艺美术集团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6家服务业集聚区跻身省级行列。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四项补贴”3.53亿元。粮食总产269.4万吨,连续第五年获得丰收。畜禽、水产及蔬菜稳定增长。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0.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5.1万亩,新建规模项目410个;高效农业园区达391个,进园企业(大户)4923个。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新引进项目50个。7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161.6亿元,增长21%。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检测,新增“三品”品牌53个。水利、农业开发、粮食流通、供销、农机、气象等工作得到加强。

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市直工业、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深入推进,12家企业改制取得积极进展。市政公用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做好企业上市工作,3家企业申报材料已报证监会,1家通过审核;1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农村税费、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767个。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推开。邗江泰和、高邮汇通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挂牌营业。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制订并实施推进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市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50项、高新技术产品24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65.9亿元,增长49.7%。分别在京沪陕举办“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会,签订科技合作项目80个。新增省级以上“一站两中心”13家。首个国家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南京大学-扬州光电、化工研究院和扬州中科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加快建设,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投入使用。启动“百千万人才强市双行动计划”,10名高层次人才获得省专项资助。我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双资利用持续增长。开展多形式招商推介活动,成功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强化跟踪督查和配套服务,促进项目落地、投产达效。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2个。全年协议利用外资50.7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7.2亿美元,分别增长48.5%和50.7%。外贸出口45亿美元,增长38%。外经营业额1.85亿美元,增长23%。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9亿元,“八区二园”主营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6%,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注册资本385亿元,增长51.6%。新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35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0个。新增中小企业担保机构5家,注册资本2.39亿元。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和区域协作等工作在扩大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