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成都锦里作文

篇一:游锦里

 我和爷爷奶奶坐着爸爸开的车去成都市区武侯祠旁的锦里商业步行街。

 这是一条古老的街道,游人特别多。我兴奋不已,拉着爷爷奶奶就径直进门,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脸谱:红色脸谱代表正义,黄色脸谱代表忠诚,白色脸谱代表奸诈。

 慢慢地走,许多人围着一个摊点,原来是卖麦芽糖的。只见师傅手拿小勺子,将黄色的糖液娴熟地勾画出各种图案,奶奶花了10元钱给我买了蝴蝶图形的麦芽糖,我一边欣赏着漂亮的图形,一边慢慢品赏着麦芽糖的独特的风味。旁边还有一辆古代的跑车,看起来非常豪华,车棚里面有软软的沙发坐垫,前面有长长的扶手,是人力车夫用来拉动跑车的。上面明码标价,每人20元一趟。

 再往前走,有一口小池塘出现在我的面前。四周很多人都围着观看水里的鱼儿,形状大大小小的,花纹五颜六色的,鱼嘴一张一翕的漂浮在水面上。其中有一条很大的鱼儿,皮肤是白里透红,真像穿了一件花棉袄一样,显得很漂亮。我还看到三只乌龟,亮着坚硬的贝壳,旁若无人似的匍匐在池塘里的石头上,悠闲自得的闭目养神。

 我们沿着标示,向记忆墙方向走去。不一会儿,我们到了小巷。这里店面一个挨一个,小装饰品玲琅满目。那里还有一口老井,我猜一定有不少的传说吧!

 这里好玩的东西太多了,有卖古老木梳的,还有一把连在一起的“连心梳”,还有玩具面包、小鸟等,真的是目不暇接,数不胜数。

篇二:游成都锦里

 走进成都锦里,一阵古朴的味道从四面八方袭来:窄窄的小苍两边里仿清建筑物,实木门窗,镂空花饰,一面面挑旗,一串串红灯笼无不把人带进古老的过去。我正沉浸在厚重的历史里,“苑儿,你闻到了什么?”大姨摸摸我的头。“噢,是咖啡味儿。”一股浓郁的香味弥散在空气里,肆意钻进每个人的鼻子里、心里。瞧啊,这里的酒吧、西餐厅又显示出古代与现代气息的融合,凝重中不失时尚。

 这里的游客很多,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他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来的,还有不少金发蓝眼的外国人呢!

 街道两旁有许多小摊点,那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瑰宝:丝绸馆、吹糖的、剪纸的、民俗画的、小糖人、皮影……丝绸馆给你展现了古代是怎样织布的。吹糖的民间艺术者像一个魔术师,让你看到一团小小的糖神奇的变化过程。它随着吹糖人的舞动,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只小猪,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小狗……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随着长长的人流,我们走过了木制的戏台,来到了小吃一条街。各式各样的小吃摆在你面前,香味四溢,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天色渐渐暗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篇三:夜游锦里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成都人,当然去过成都那些有名的景点,如:锦里、武侯祠、杜甫草堂……昨天晚上,我又和家人去了一次锦里。但这次去,却别有风情。

 九月三十日,是中秋节,我特别兴奋,因为我就能看到月亮了!吃过晚饭,我们便开车去锦里。我仰望天空,却没有看见月亮,我觉得有点遗憾。忽然,外婆指着天空说:“快看那,月亮!”我向天空望去,哇,一个圆圆的月亮。我心里很激动,终于看到圆月了,以前看到的月亮,不是缺了“下巴”就是缺了“额头”。月亮像一个大大的玉盘,但是雪青色的。我们开车到哪,它也跟着到哪。就是在北京,也能看到它,真是“千里***婵娟”呀!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锦里。锦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现在,锦里增加了一些外国商店,我最喜欢巴西风情。巴西风情里有两特色,第一项就是非洲手鼓,第二项是非洲原始化的织布机。非洲手鼓是巴西的一种乐器,它的样子就像一个大花瓶,上面宽,中间窄,下面大。拍打鼓面中间和拍打鼓面边缘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一个是重声,一个是轻声,所以被推广到全世界,我家的小织布机,就是仿照巴西的那种制作的哩!

 好吃一条街真热闹。台阶,小店都围满了人。外国和外地朋友都喜欢来这里。这里的食物带着浓浓的成都味儿,不仅有做好的菠萝米饭、宫爆鸡厅、夫妻肺片、贵妃蒸蛋……还有一些成都色:竹叶青、小米辣……

 我最喜欢变脸。变脸是川剧中的一个项目。我看前面围了好多的人,就过去看,是变脸!一个叔叔穿着大红袍,手里拿了把绿扇子,迅速一转面具变了,全场都在为他欢呼。到现在我都没弄清楚里面有什么机关。

 参观完了,我又看了看天空,发现月亮好像一个害羞的姑娘,躲进“黑纱布”里跟我们捉迷藏呢……

篇四:游锦里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和姐姐去锦里游玩。

 当我们来到锦里的门口,只见里面人山人海。我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只见老街两边是各种各样的美味小吃:赖汤圆,担担面,张飞牛肉,“三大炮”……。其中,我对三大炮记忆最深刻,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很特别。你们猜“三大炮”是什么东西吗?不知道吧!我告诉你们是“糍粑”。师傅在制作的过程中,在给糍粑上料的时候,用力掷向一个大鼓,于是发出响亮的鼓声,就像放炮一样,所以得名“三大炮”。

 除了中国的这些小吃还有许多的中国传统艺术。吹糖人,皮影,刺绣……等等。我还请阿姨专门给我吹了一只机灵的'猴子。

 嘿嘿!锦里真好玩,有好玩的,好吃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和学到了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篇五:游锦里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了西蜀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道——锦里。

 首先,我们来到了西蜀第一街。里面非常美丽,也挺热闹的。木头制成的房子整齐的排列在青石板路的两侧,像大地姑娘一口整齐的牙齿。火红的灯笼高高悬挂在木门上,宛如房子长长的辫子。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筷子店。筷子店的门口有一根一人多高的木制大筷子。筷子上有一段用金笔刻上去的文字,让文字这么一刻上去,筷子反而有点像两个细细的转经筒了。不过因为上面的字很小,我不大看得清楚。

 最后,我们来到了荷花池。这里的荷花朵朵娇艳美丽。她们的花瓣片片粉里透白,上面点缀着粒粒小水滴,晶莹透亮,闪耀光芒。绿银盆似的荷叶在荷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在它们叶瓣的中间,往往都拖着一些水珠。乍一看,还会认为是一颗颗小珍珠呢!

 七点多,天色渐渐地暗了。我们在夕阳先生的陪同下,迈着缓慢的步子,走出了锦里。

篇六:成都锦里

 到了成都,已经是下午了。到了宾馆,我们休息了一下就去有名的锦里游玩。

 锦里是成都有名的商业古街,那里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有各式各样的成都美食。我最喜欢三大炮。三大炮其实是三个糯米团裹上核桃粉,店家将乒乓大小的糯米团扔到铜板上,发出嘣、嘣、嘣三声巨响,三大炮因此得名。我还吃了香喷喷的竹筒饭,竹筒饭里有香菇、鸡肉和笋干,咬一口,糯米的软糯、笋干的爽脆、香菇的嫩滑和鸡肉的鲜美,在口中幻化成一种独特的口感,美味极了。

 在锦里吃饱了喝足了,我又来到了武侯寺用十元钱求了一个护身符,护身符上面还刻着骁骁两个字呢!

 在锦里,我们逛了很久。我画了糖人,吃了糖鸡,心满意足地回宾馆了。真期待第二天的行程呀!

篇七:成都锦里

 在我们到成都的第四天,白天溜达了好几处去处,晚上自然不会缺少去锦里。当我们晚上到达锦里的时候,这里灯火通明,没想到这里的锦里,就像青岛的“劈柴院”,古色古香,又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各有各的味道。一条巷子向里延伸,民间工艺,特色的东西如同庙会一样,都在这里展示出来。

 远处的吆喝声,游人的嬉笑声,在黑夜的灯光下妖娆多姿。我第一次看到了皮影,原来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现在近距离的看着的时候,有种亲切感,猪八戒和熊在跳舞,硕大的身体,摇啊摇,衬着背景音乐可爱极了。深巷藏高人,有一位在米上刻字作画的人,如此小的地方,却字如风,画栩栩如生。一路看来,顺巷子走,“嘿!”突然有一个人,猛得跳了出来,下了我一跳,金铜色的脸,身上也是金铜色,这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行为艺术中的“铜像人“手拿扇子,一看就是绍兴师爷的装扮,别说真是逼真,惟妙惟肖。

 晚上的锦里,人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白天的锦里,又是另一种状态,不同的时间接待不同的需求。这就是现在大都市里,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展示。

篇八:游锦里

 今天是周末,我来到了武侯祠边上的锦里。听说这里是个好地方,所以我便来看个究竟。

 一来到这儿,一块牌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牌子上大大地写着:“锦里”二子,旁边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因为字实在太小,所以没能一饱眼福。这块牌子要从右边念起,刚开始我就从左边念起,所以“锦里”在我口中变成了“里锦”真是好笑。随后,一副楹联又引起了我的注意。上联是:客聚五洲乐古今。下联是:史标三国辉秦漠。

 走进锦里,一股浓厚的中国风味是我不禁心旷神怡,备感舒适。大大小小的灯笼显露出过年的喜气;别有风味的招牌显露出这里的繁华;色彩鲜艳的旗帜让人回到了过去……在往里走更是一片美丽的景色:在水中嬉戏的锦鲤,正吸引着游人的注意;一家家古色古香的商店,蕴藏着许多的民间传说……我慢慢地走着,慢慢地品味着,慢慢地欣赏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仿佛正在上一节自然课,大自然就是这节课的老师。

 我又继续走着,因为许多发先正等着我呢!这时,前方有许多人,好像在抢购什么东西,于是我快步上前,来到了一家卖剪纸艺术品的商店。一进商店,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令我眼花缭乱,也令我大为惊叹!其中一幅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幅作品剪的是戏剧人物的角色—花旦,她的头发盘了起来,做成了疑似蝴蝶的造型,上面镶嵌了许多牡丹花般美丽的小饰品。在最美的一个饰品里,还吊有一串漂亮的珍珠般的挂坠,真是令人赞不绝口。光这些还不算什么!这位栩栩如生的花旦还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这条裙子的工艺非常好,上面剪成的花真是活灵活现,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总之一句话,这件作品非常有看点,我非常喜欢。

 走着走着,天色渐暗,但我却不愿离开这古香古色,别有风味的锦里。正如俗话说的好“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锦里,一座来了就忘不了的古镇。”